引言
2024年,是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年,全国教育大会胜利召开,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制定完成,为教育强国建设吹响了号角,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4年,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趋势。ChatGPT掀起的人工智能浪潮开始全面进入教育领域,考研报名人数的连续下跌,预示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后,一个更理智的时代到来。
全国教育大会召开
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这次全国教育大会是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动员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里程碑意义。>>相关阅读
总编点评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但全面深刻领会吃透教育强国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与改革方向,才能在实践中落实好,不走歪!
习近平同志《论教育》出版发行
9月8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教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这部专题文集,收入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的重要文稿47篇,其中部分文稿是首次公开发表。习近平同志《论教育》在全国教育大会胜利召开之际出版发行,在全国教育系统引发热烈反响,全国教育系统掀起了学习的热潮。>>相关阅读
总编点评
要全面学习,要有系统思维,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要义,不要只摘取只言片语孤立解读。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相关阅读
总编点评
三中全会核心是改革,党的二十大、全国教育大会都对教育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与要求,我们如何在改革上下功夫,胜利完成这项目标是关键。
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
8月6日,第40个教师节来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相关阅读
总编点评
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上,教师都是其中的关键与核心,也是抓手。但是,强师,不是简单提高学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当下,如何吸引、鼓励更多优秀的人才从教是根本。此外,积极作为成为一个现实问题。这就需要对一些无理缠访、举报说不,杜绝“佛系教师”的出现。
本科专业大幅调整大学生就业成重中之重
今年,高校本科专业进入密集调整阶段。3月,教育部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专业增设、撤销、调整共涉及3389个专业布点,数量为历年最多;24种新专业正式纳入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高考招生。>>相关阅读
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这是新时代以来首次从中央层面出台的促就业指导性文件。《意见》提出,提高教育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度。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扩大理工农医类专业招生规模,根据社会需要、产业需求、职业开发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将就业状况作为办学资源配置、教育质量评估、招生计划安排的重要依据,对就业质量不高的专业实行红黄牌提示制度。>>相关阅读
总编点评
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教育问题,但我们必须承认,在“大扩招”以来的20多年里,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盲目的规模扩张过程,举办了大量成本低的专业,一些人文社科与艺术专业是“重灾区”,是造成就业供给上结构性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就业情况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这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学什么不干什么,是一个普遍现象;30年河东30年河西,学科专业设置必然滞后于行业发展…我们如何平衡这些难题?
考研热出现关键转折国考热持续升温
据教育部公布数据,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88万,在去年下降36万的基础上,今年继续下降50万。这已是考研报名人数连续两年出现显著下降。
据国家公务员局公布数据,2025国考报名阶段共有341.6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86:1。与去年相比,本次国考报名人数增加近40万人,报名人数再创新高。>>相关阅读
总编点评
2025年考研报名人数继续下降50万,出现根本性转折,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读完研究生也未必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让学生更理智了。即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文凭贬值,让更多人开始计算文凭背后的投入产出。
博士研究生扩招提质
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持续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统部署。
《意见》指出,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支撑。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规模扩大与内涵建设相协调,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加快建设世界重要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心,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完善学科专业体系,强化国家战略人才培养前瞻布局。加强理工农医类以及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建设,提升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占比,加快关键领域学科专业建设,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相关阅读
总编点评
扩张博士规模,根本原因还是为了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围堵,尤其是科技围堵。美国在对中国推进技术脱钩的同时,全面推进人才遏制,对中国赴美学习理工科专业的留学生叫停,著名大学理工科毕业生出国留学遇阻。科技自立自强,核心还是高层次拔尖的科技人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加大高层次拔尖人才的培养,即博士层面理工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
《学位法》出台
4月26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学位法共7章45条,包括总则、学位工作体制、学位授予资格、学位授予条件、学位授予程序、学位质量保障、附则。>>相关阅读
总编点评
学位法出台不仅仅是与时俱进地规范与调整,更是配合教育强国建设,在学科专业设置上做好制度建设。
职教“新双高”建设
今年1月,第一轮“双高计划”验收工作启动。5月15日,怀进鹏部长在教育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举行的部区会商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以“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双高”建设。怀进鹏指出,要从提升办学能力的角度出发,加强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确保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要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方式,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产业需求,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相关阅读
总编点评
“新双高”,核心还是需要看到实效,不要成为名头的竞争,本末倒置。
防范和治理中小学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
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深入推进中小学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防范治理专项行动。通知要求,各校要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对欺凌行为进行认定,依法依规进行处理。要制定细化校纪校规,明确不同欺凌行为的相应惩戒举措。每班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学生欺凌防治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掌握预防欺凌的知识和做法。要在楼道、天台、储物间等隐蔽场所,做到视频监控全覆盖。>>相关阅读
总编点评
校园暴力与欺凌是一个顽疾,在处理这个问题时,需要重视解决两个理念与认知上的问题。第一,是对施暴者的严惩,包括其父母,否则就是负面示范效应。第二,家长不要因为过度关注孩子导致放大正常的纠纷摩擦。
《学前教育法》正式颁布
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该法共9章85条,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幼儿园、教职工、保育教育、投入保障、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将自明年6月1日起施行。>>相关阅读
总编点评
开创性的一部法律,为教育立法补上了一个环节。
智慧教育元年
12月,2024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上,首次提出全球高等教育进入“智慧教育元年”概念,发布《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2024)》。发展报告分为“全新的起点:开创智慧教育元年”“我们的应对:开辟智慧教育新路径”“共同的使命:开启‘智慧教育之门’”三个章节,提出人工智能加快开启教育发展的新纪元——智慧教育元年。
总编点评
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是系统的,深层次的。理解透彻,才可能做好应对。但我们也不必过度放大技术本身。技术上可以实现的,并不等于现实可以实现,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就如30年前钱伯斯说:互联网影响最大的是教育。但是三十年过去,我们会发现影响最小的反而是教育。
点评人: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
本文为中国教育在线综合整理编辑,版权归中国教育在线所有,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教育在线。